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并加以有效利用,已被公认为电力、化工、交通、冶炼等行业脱碳转型的重要技术路径。近年来,以基于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的绿氨、绿甲醇、绿氢交通等为代表的绿氢综合利用行业加速发展,国内大量示范工程获批、开工,已有部分示范工程完成建设并投运。然而,该领域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解决。受可再生能源波动性、间歇性和低利用小时数制约,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自身的运行控制存在平衡匹配、规模放大、灵活性量化与提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仍需要掌握。此外,绿氢的工业消纳环节特性迥异、投资与运行主体不同、信息共享难度大,其工艺过程、生产方式、市场产销模式约束下的调度运行机制、市场运行模式、经济可行性仍然处于探索阶段。
为探讨可再生能源绿氢工业利用的关键难题,共享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,《东北电力大学学报》特邀四川大学邱一苇副研究员、清华大学李佳蓉助理研究员、都柏林大学王盛高级研究员担任特邀主编,共同策划“规模化绿氢工业利用系统运行控制及优化规划”专题,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、绿氢储运及工业利用、氢及其工业衍生品市场运行等方面展开多学科融合的探讨,以供相关学者品鉴,共同推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,促进成果的交流和推广。诚邀国内外领域专家学者踊跃投稿!
征稿范围(包括但不限于)
重要日期
投稿要求
投稿方式
联系人及邮箱
特约主编简介
邱一苇,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四川大学校“双百人才计划”引进人才。从事电氢转换技术、电氢耦合系统、电力系统不确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曾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发表SCI/EI检索论文50余篇,获IEEE Power &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最佳论文奖,全国高校电力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等。任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化学专委会委员。入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八届“青年人才托举工程”、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。
李佳蓉,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博士后、助理研究员、水木学者,研究方向为电制氢系统能量管理、电氢耦合规划与评估、绿色电化工技术。发表SCI/EI检索论文20余篇,曾先后参与国家发改委、国际能源署等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咨询工作,撰写能源智库报告1篇。
王盛,都柏林大学高级电力系统研究员(Senior Power System Researcher)。主要从事电氢耦合的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分析评估研究。主持/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等。发表SCI/EI/核心论文和专著(章节)30余篇,授权/受理发明专利10余项。担任多本SCI期刊与中文期刊的审稿人、特约编委与青年编委。入选浙江大学“学术新星”计划与浙江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,纽卡斯尔大学学术基金(Newcastle University Academic Track(NUAcT) Fellowship)等。获浙江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、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、综合智慧能源大会优秀论文等。